欢迎访问本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中新社】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大学应“打开校门”与社会深度融合


时间: 2021年03月07日 

  什么是好大学?这是中国教育界一直探讨的基本而重要的问题。
  从《百家讲坛》到《开讲啦》,从《我的专业不太冷》到《中国经济大讲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不断透过新颖传播平台与学子探讨大学育人的思考,卓有远见的哲思与幽默风趣的言语令“宝藏校长”名号流传开来。
  对于上述问题,王树国回应中新社记者:“要成为科技与思想的引领者,培养的人才能够站在社会前沿,助推社会进步。”
  科技与思想,是王树国经常提及的两个词语。机械制造专业出身的王树国举过一个例子:当年他上大学时,老师在实践课上要求大家制作一个小榔头;当他来到西安交大,学生们还在课堂上做小榔头。
  “没想到40多年过去了,实践课堂的项目还是做小榔头。”王树国说,尽管可以锻炼多种技能,但制作小榔头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新时代发展需求相比,显然过于陈旧和单薄。
  王树国认为,当前社会出现了很多颠覆性的技术和新产业形态、新经济模式,大学的知识供给却没能满足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发展。
  以人工智能为例,他说,这项新技术已走入千家万户,民众期待它朝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之下,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丰富起来,如果大学不了解社会发展需求,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就无的放矢。”王树国说。
  科技是王树国育人思想的根基,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开放属性也让王树国有更多思考。
  作为中国西北教育发达地区,西安地区高等教育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而有了新发展契机,教育也日渐成为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领域。
  2015年,西安交大发起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大学加入。王树国说,教育应当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发挥文化传递的作用,需要多元思想的碰撞,希望更多国家年轻人在这样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上了解中国。
  对于未来中国大学新形态,王树国有一个目标:把大学置于社会的最前沿,但它又在社会之中,而不是流于社会之外。他将这种形态称为“创新港”。
  这一目标在逐渐变为现实。2019年,由中国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陕西省与西安交大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平台,目前已与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受访时,王树国多次强调,大学应打开围墙,深度融入社会。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王树国期待这一规划就中国未来谋篇布局,也期待大学能够成为新征程上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报道链接:
 

上一条:西安交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 下一条:医学部召开新学期工作会


关闭